六盘水师范学院2018年人才引进
学校简介
六盘水师范学院地处有“中国凉都”之称的贵州省六盘水,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列为贵州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被列入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期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从2017年开始,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采矿工程),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动物学、植物学、物理电子学、矿物加工工程),与六盘水市人民政府、贵州科学院联合组建贵州科学院六盘水分院;建立了贵州省煤炭绿色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贵州省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科研实验平台、贵州省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矿山装备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特色农业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煤炭绿色开采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一批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51项,地厅级项目277项。学校的生物标本馆,2016年获贵州省10个“我最喜爱的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博士教授引进办法(节选)
●条件
引进博士教授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证书,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二)具有教授职称,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三)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和教授职称,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待遇
(一)住房及安家补贴
1.对于引进的博士教授,学校提供一套住房或给予安家费补贴,但两种方式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1)选择住房的,学校无偿提供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对“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学校无偿提供的住房面积为150平方米)。服务年限期满后产权办给个人。
(2)选择安家费的,学校给予安家费补贴(含市补贴部分)50万元(对“特殊人才”、“紧缺人才”,给予安家费补贴60万元)。既有博士学历学位又有教授职称的,另加10万元安家费补贴。安家费补贴分3次支付,引进的第一年支付60%;引进的第五年支付20%,服务期满时支付20%。
2.学校可为引进的博士教授提供一间周转房(半年)或一套教职工公租房(60平方米),具体按《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职工公租房管理办法》办理。
3.引进博士教授中夫妻双方均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教授职称的,其待遇按各自的条件分别执行。
(二)奖励
1.对引进的博士教授,年度考核合格的,学校给予博士、教授奖金(含市补贴部分)1万元/年。
2.对引进的教授(无博士学历学位的),在学校工作期间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后学校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但不重复享受人才引进待遇。
3.学校设立引进博士教授“明湖精英”奖项。其中服务期内第1-4年每年奖励1万元,第5-8年每年奖励1.2万元, 8年以后每年奖励1.5万元。“明湖精英”奖项的奖励经费,服务期满8年兑现总奖励金额的一半,之后每4年兑现一次,达到退休年龄时全部兑现完毕。
(三)科学研究
1.对引进的博士教授,学校安排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类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万元,人文社科类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经考核可给予继续支持。
2.对引进的博士教授,根据其所在团队和平台的建设需要,经论证审批,学校可为其配备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类最多可提供50万元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经费,自然科学类最多可提供100万元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经费。
3.对引进的博士教授,根据其学术业绩和发展潜力,通过遴选可定岗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
(四)职称
对引进的博士,可根据其学术、专业技术水平直接申报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学校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对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可直接聘用到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受学校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
学校内部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对引进的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可直接聘为七级专业技术职务;对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视其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校内可聘为四级专业技术职务。引进人才的“低职高聘”聘期为三年,三年后未评聘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再享受“低职高聘”待遇。
(五)配偶子女
对引进博士教授的配偶,符合学校引进或调入条件的,根据学校的岗位设置情况可引进或调入学校工作;符合地方有关单位调入或引进条件的,学校可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办理。学校帮助联系其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入托。
●服务年限
引进博士教授的基本服务期为八年。
学校联系人:袁老师,陶老师,周老师,何老师;
联系电话:0858-8600438,8602899;
简历投递邮箱:lpssfxyrsc@163.com抄送xinxingyawen2@vip.sina.com